首頁 法 訓 傳 承 上師開示 藏密釋義 影像記事 中心介紹 祈福點燈 護持中心 公佈欄
 
貝諾法王
                     貝諾法王講授外共四加行(三)
 
                                                        貝諾法王1996年9月4日 在台灣新店白玉中心傳法內容
再過來這個信心,就好像是我們的一個門.好像是我們這教法之門,要是我們沒有了信心之後,將會使我們信奉佛法的門關閉起來.
那講到信心的話呢? 信心有欲信、具信、聖解信跟不退轉信.
在這四種信心,當中尤其我們所要具有的,就是這種不退轉的信心.
再過來第三個我們一定要去追求這法義,追求法義是一切功德的基礎.如果我們想要追求這法義的心,是上等的話,我們也會成為一個上等的修行者.
如果我們追求教法心,只是中等的話,那也只會成為一個中等的修行者.
如果我們追求教法的心,下等的話,那我們也只能成為一個下等的修行者.
那我們在一般講的話,佛法是沒有主人的,是無住的, 只要誰有毅力,
只要誰精進的修行,就能夠成佛.
像佛陀為了這四句的法,或者是為了求四句的法,祂可以不惜生命將身體切個洞,插上千根的燈蕊,然後點燃這個油燈,來求這一偈四句的法;或者是為求這四句的法,祂可以在身上釘上千根的鐵釘。那所以佛陀為了法的話, 祂可以說是行了很多的苦行,那這個我們對於這所有一切的苦,我們都要不在意,甚至捨掉自己的生命 , 為了法的話呢都可以。我們散逸在色生香味觸法這六欲上的話,那這個就是我們輪迴的根本。 輪迴幻象的一個根本,也是我們痛苦的根源 ,像我們要是眼識執著在光的話,
就會好像是飛蛾撲火,然後喪生在火中。還有多要是執著在這聲音的話,就像是鹿,祂執著琵琶聲。然後被獵人所射殺。 還有像這鼻子貪著香氣,就像蜜蜂貪求香氣,所以牠會死在花朵當中。要是我們的貪著味道的話, 就好像是貪著這餌 ,所以牠喪生。身體的這種觸,就是身體的這種身,貪著這觸感的話,就好像大象貪著著這好的觸感,所以就陷入到淤泥當中,而無法起來。所以要是我們的心散逸執著這外在的這六塵上的話,可以說就是我們痛苦的根源。就是輪迴的一個門,那還有像其他就是我們在聽聞法的時候,也不要去追尋過去所做的一切事情,不要去想過去的事,也不要計畫未來。然後,也不要想到我現在要做些什麼事,當我們在聞法、在聽法、在修法的時候,都要講這過去現在未來這三世妄念通通去除。
 
賈色仁波切他曾經講過,我們想著過去的話,那對我們來講是毫無利益的。 譬如說想過去的話, 種種的一切, 它有高有低,對於過去所做的一切事情的話,是有好也有壞, 所以一切的時間它都是無常。它都是不穩固的。
所以我們對於過去種種的一切,要是我們去思維的話, 只會造成我們修行上的一個障礙而已,是完全沒有好處的。我們也不要去計畫未來,我在未來要做些什麼事, 要賺多少錢,我要有多少權勢。譬如:我們舉個例子來講 ,要是從其他的地方帶來了洪水,然後在這洪水中夾雜著很多的魚。然後呢,我們就想:『喔!可能還會再有洪水來,然後再帶來很多的魚來』。所以我們就撒下網, 那到底我們再撒網之後,洪水還會不會再來!?縱使是水來了之後呢,會不會再帶來魚?!
然後我們所想的自己對未來的這種計畫,是不是都能夠成辦,都能夠達到呢? 其實這是不一定的。
我們要想的是,我們什麼時候會死是不知道的,我們這生與死只在這一口氣。氣要是上不來的時候就死掉,所以我們根本是不需要準備什麼的,死亡是隨時會降臨到我們的身上,到底是今天晚上會死, 還是明天會死,還是今年會死 , 還是明天會死, 我們都不知道。我們要是不修行的話呢,在未來是會受到痛苦的。像我們要是很努力去行世間法的話呢,我們講說世間法就好像是一場夢一樣, 根本是沒有真實的意義,它是沒有意義不究竟的。所以我們應該要將世間法放下來,我們應該盡力修行。而知道這一切世間法是無常的!要是經常在我們的心中,有著貪嗔痴這三毒煩惱的妄念,不斷地升起,那將會斬斷我們的修行。
所以我們未證法身之前,我們都要不斷地來調伏自己這種心念,我們千萬不要隨著貪嗔痴三毒煩惱而轉,千萬不要散逸在貪嗔痴三毒上。
過去有一位窮人,他很幸運地得到了一袋子穀物,他將這穀物用一個帶子將它包紮起來,用繩子綁著掛在這屋樑上, 然後他就躺在這一袋穀物下面。然後,他就開始想著---我就可以用這一袋的穀物作資本,然後我開始來播種, 撥種之後要是有錢,我可以放高利貸,然後我可以變的有錢,有錢之後,我就要娶太太, 那娶了太太之後就生育小孩,…我要為我的孩子取什麼名子呢?....當他在想要為小孩取什麼的名子的時候…,老鼠爬到屋樑上,將他綁在樑上的穀物這繩子咬斷,這一袋穀物掉落下來,然後壓到他,他就死了。
雖然他想了很多,可是呢卻是連一件都沒有實踐,所以我們對未來計畫太多的話, 它是沒有意義的。 那我們要是有很多這種妄念的話呢也是會讓我們散逸散亂,對我們來講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們在聽法的時候呢,我們要具有正知正念,我們不要放逸!
還有我們也不要太緊,不要說自自我都要懂自自我都要聽的清楚 ,如果說我們的念要是太緊的話, 那卻是很容易忘記也是無法聽清楚這法的涵意的。
在西藏有這種馬熊(熊鼠),就是這樣的一個比喻 :有一隻馬熊(熊鼠),牠會去地上挖這『法』的含意的!在西藏有這種馬熊就是這樣的一個比喻。
有一隻馬熊,會地上我這個鼠洞 ,然後從這鼠洞去抓老鼠,牠每抓到一隻屁股下一塞,塞到屁股地下之後呢, 牠的屁股又翹起來,然後又開始挖地洞再去抓老鼠。然後又抓到一隻後,又往屁股一坐,坐完之後,牠又屁股抬起來, 前一隻就跑掉了。當牠屁股一抬起來的時候,前一隻就跑掉,到最後呢?!牠只得到一隻老鼠而已。所以同樣地,要是聽的太緊,一直想要去聽每一字,記住每一字的話呢,你反而忘記,你反而無法聽清楚這整個法,所以呢不要太緊。我們在聽法的時候呢,一定要放鬆心情去聽。
過去在釋迦牟尼佛時代,有一位他的弟子他過去是善彈琵琶的,可是呢 ,不管佛陀怎樣地敎他的話,他都無法修得好,都無法定下來。那因此阿難尊者就問釋迦牟尼佛,他到底是為什麼,他為什麼無法修的好?!? 那佛陀就問這個弟子說:「你在這俗家的時候你是不是善彈琵琶?」。他就說:「是的」那佛陀就問他說你的枇杷音色是旋緊的時候才出得來,還是鬆的時候才出的來? 這個時候他回答說:「要不緊不鬆,這音色才出得來才會好聽。」;那佛陀就說:「要修持的時候,其實也是一樣要不鬆不緊。」 ;然後他就依照佛陀所告訴的依次的修行,之後証得了阿羅漢果。
拉吉尊瑪她也講過,我們在修行的時候,絕對不要太緊也不要太鬆。 要不緊不鬆,那這樣修行才能夠得到成就,所以我們在聽法的時候心念不要太緊,儘量將我們的五官放鬆。
 而且要是法會的時間太長的話,或者是太陽很炎熱,或者是風很大或者是很冷或是下雨,們也不要升起這個我不想聽這種厭倦的心。我們要想我們今天得到這難得的人身寶,我們又遇到了具德的上師,又有甚深的教法可以聽聞,可以說是自己多劫累積資糧清淨罪障所得到的。那有這麼一個無漏的教法,可以聽聞;就好像是我們這一輩子只有一次東西可以吃的時候,我們就應該盡量地吃,就好像是這樣子。我們在聽法的時候呢,要是有碰到任何艱辛的話呢,我們也都要加以忍耐,並且我們生起歡喜心來聽法。(待續)
 
 
 
 
 
< 回上一頁 >  
 
首頁法訊傳承上師開示藏密釋義影像記事中心介紹祈福點燈護持中心公佈欄
地址:台南市安平區永華二街140號 電話:06-2957882~3 傳真:06-2957894  E-mail:palyultn@gmail.com  常駐上師:索南多傑仁波切 0919557680
版權所有 © 社團法人台南市藏傳佛教寧瑪巴白玉菩提增廣佛學會 Designed by 易透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