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閦佛
阿閦佛,又名不動佛、無動佛,五方如來之中的東方佛,因阿閦佛成佛時,立下了不對任何一個眾生起嗔恚心的願望,所以即便為人所怨恨,也不退轉,
不為嗔恚而動,是為「不動」,與「不動明王」有區隔。
阿閦佛另也譯為阿閦鞞佛、阿芻鞞耶佛、惡乞芻毗也佛、無怒佛、無嗔恚佛,為大乘佛教信仰中,東方妙喜世界的佛陀,地位等同於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著名的維摩詰居士即是出自妙喜佛土。阿閦佛信仰與阿彌陀佛信仰皆起源於大乘佛教早期,不過同屬大乘的漢傳佛教中,另外一位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佛較為人知。在藏傳佛教與密宗信仰中,阿閦佛是金剛界五智如來(五方佛)中的東方如來,代表「大圓鏡智」。
最早有關阿閦佛的漢語佛經是公元147年由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法師譯成漢語的《阿閦佛國經》,這部經也是已知最古老的淨土經典。最近在巴基斯坦發現了用犍陀羅語書寫的,涉及到阿閦佛的佛經殘卷,它們屬於早期的大乘佛教,書寫時間在公元1世紀末和2世紀間。阿閦佛心咒則是阿閦佛信仰者持誦以求得渡的經典。
|